49792 中科创星:十年,拾级而上
服务热线: 400-858-9000咨询/投诉热线: 18658148790
国内专业的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
中科创星:十年,拾级而上
融中财经·

安多

02/08
硬科技这阵飓风,吹得正劲。中科创星之火,已经可以燎原。
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融中财经”(ID:thecapital),作者:安多,编辑:吾人,beplay官网体育注册界经授权发布。

从西部到全国、从硬科技理念到ESK价值投资体系,硬科技这个“冷板凳”和“硬骨头”,中科创星坚持了十年。

2013年,以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目标的中科创星孕育而出。

一颗种子开始发芽、破土。

从规模看,当前中科创星累计管理超过100亿资金;从投资节奏看,已经投资了超过430个硬科技项目;从逻辑看,围绕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八大领域进行布局,每一步都踩在风口来临之前提前布局;从项目看,投资了源杰科技、中科微至、天科合达、智谱AI、中科宇航、驭势科技、本源量子、中储国能、中科海钠、曦智科技、微光医疗、深信生物、智元机器人等硬科技冠军企业,大都是从天使、早期阶段就介入投资;从区域布局看,从西部腹地,到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扩展投资触角,并覆盖了全国百余家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和知名高校……

从体制内的改革,到市场化的创新。硬科技投资这条路,从无人问津,如今已经走到了舞台中央。硬科技的种子,如同蒲公英一般,借硬科技之风,吹向全国。

十年来,中科创星不忘初心,始终坚守了十年前出发时的“根基”,并着力打造了创投领域最具特点的投资生态——依托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构建了以“研究机构+早期投资+创业平台+投后服务”为一体的特色鲜明的科技创业生态体系。对早期科技项目的全力支持,真正助力硬科技企业的投资孵化,助力科技成果产业化。

如今,作为“硬科技”理念的缔造者和“硬科技”投资的先行者,中科创星又一次大胆地提出“ESK”投资理念,在价值投资3.0时代,这一理论或将在下一个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为科技投资指出更远的方向。

9月底,由米磊、李浩带队,一帮科学家、博士教授们“跟团”,一起前往贵州。此行除了带领科学家创业小组们到访茅台,学习管理经验,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项目资源深度对接外,还有一个特殊的行程:踢一场“村超”。

一场球赛下来,原来还有点陌生的博士教授们,算是彻底成为亲密兄弟。

贵州阴雨绵绵,但一路上唱着歌、吃着火锅,一群内向学术风的沉默科学家们也都更加熟络起来。

米磊和李浩至今不知道的是,他们的“精彩瞬间”,已经在内部传开了,这是中科创星长久以来的文化特性——鼓励尽情表达,没有职级压力。在中科创星,没有米总、李总,大家排着队在门口逮人,见面就喊“米磊!签个字”“李浩,开会”。

在管理上做减法,在投资赋能上做乘法,这才是核心。

从2013年算起,中科创星已经成立整整十年。不同于市场上的天使机构或者VC的紧凑型团队,中科创星的战队可以算得上庞大。

在西安总部,中科创星就坐落在命名为“曲率引擎”的园区,百余人的团队就在这里驻扎。这已经是创星近几年来第三次乔迁新址。这一点上,不同于别家机构喜欢择一风水宝地,然后长久扎根下去。中科创星更乐于创造“风水”。每一次都带头先入驻一个园区,然后一步步招引企业,待园区满员,山花烂漫时,再收拾行李搬到下一个刚刚建设好的园区。

就这样日复一日,百余人浩浩荡荡地收拾行李、搬家,似乎已经是司空见惯。在这支浩浩荡荡的搬家团队中,人数最多的还是投后。

行走在园区,沿着树荫小径一直向前,路上不断遇到相熟的企业,给钱、给空间、给资源,甚至企业串门也非常方便。这也刚好契合了中科创星的初衷和定位:专注做科技成果转化,精准服务科学家创业。

十年过去了,这一点仍然在被坚定的贯彻。每一位创星同仁,都在身体力行地帮助项目,创造科技新星。

就在带领科学家们踢完了一场握手言和的足球赛后,天气微凉,转眼已经是11月初的硬科技大会。

2017年,首届全球硬科技大会在西安召开。自此,西安市在资金、政策、产业等多个方面齐聚发力,支持硬科技生态发展。作为“硬科技”理念的提出者,米磊再一次站到了舞台中央。但不同的是,这一次,硬科技真正成为舞台中央的明星。

就像李浩说的,“我们不是造风者,更不是追风者,我们就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老老实实坐着干活,然后风来了。”

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经过十年的甘坐冷板凳,中科创星终于从创投行业的边缘走向中央。”李浩坦率地说。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果说,过去十年,是中科创星默默耕耘的十年,如今,伴随着硬科技成为中间赛道,中科创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疾风。

01

疾风知劲草

从体系内跑出一匹创新黑马

在中科创星展厅中,一张老照片摆放在中央,照片里米磊头发黝黑,穿着白大褂略显青涩,他正在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成果。

时间一晃,从米磊提出硬科技理念已经过去十三年之久。

遥想当初,伴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倡议的提出,北京中关村的街道似乎是一夜之间就被点燃了。一条不足百米的创业大街上,林立着3W咖啡、各类孵化器,以及天使机构。2014年的夏天,每一家咖啡馆里,都忙碌着进行着路演活动。咖啡仅仅是调子、项目才是里子。

年轻的创业者们,拿着PPT在台上激昂演讲,台下一排是活跃的天使投资人。当时的北京中关村流传着一个段子,“天上掉下一块石头,就能砸中一个投资人。”

将时间回溯,把视线放大,向南、再向西移动,千余公里外的西安也在跃跃欲试。

从当时的环境看,市场上,对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谈论音量并不大,绵绵细雨,难以灌溉整片森林。更遑论在天使、早期阶段投资硬科技这类周期长、风险大的项目。

在过去十余年,科研院所和高校孕育了大量科技成果,但却被束之高阁,躺在文档室里落灰。这其中,不乏诸多有技术、有前景的好苗子。为了让论文“走出”资料室,真正让技术落地。在一批有创新精神的领导指引下,西安光机所的项目开始迈出“象牙塔”,在市场上找beplay体育官方网站。但在市场上遛了一圈,最后碰了一鼻子灰。

一方面、资金仍然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另一方面,模式创新才是当时的舞台主角。同时,风险投资机构也是两边倒——但都倒在硬科技投资的反方向:美元基金倾向于早期、性感、有故事的模式创新项目;另一边的人民币基金则乐于在智能制造等传统行业找确定性的机会。

“好不容易把项目拿出去了,找到了一些beplay体育官方网站,结果都不好,和投资人各种撕扯。”时任西安光机所产业处处长的曹慧涛(此后成为西科控股董事长)回忆当时的情景,“别人不给我们投资,我们只能自己投。”

兵贵神速,西科控股破土而出,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专门投资硬科技项目的中科创星,以此支持体系内的项目走向市场。

自此,星星之火,点亮了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

“当时也没有多想,就抱着帮助科技项目产业化这样朴素的想法,开始了我们的征途。”米磊回忆。

为了让中科创星跑得更远、更稳,他们找来了有丰富投资经验的西光所“女婿”李浩。至此,“中科创星同时具备了技术基因和投资基因。”

在中科创星成立十周年的晚宴上,西安光机所原所长赵卫感叹说,“坦白地讲,当时没想到中科创星会做这么大。”

从当初的“小米”“小李”,如今,头发的数量和颜色都已经改变。

十年搭档,早就度过了磨合期,一个向前冲,一个向后拽,平衡不易,共识更难,但就在这样的拉扯中,中科创星在风险和谨慎中有了平衡。

回忆十年之路,李浩将中科创星的成长归纳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公司刚成立,我们主要是扎根在西安本土,聚焦西安光机所来做成果转化。”这一阶段,中科创星也并非一帆风顺,推进科技投资,在当时是一种非常艰难的工作。

“最开始,我出去讲‘硬科技’,是被圈里其他投资人笑话的。”米磊如今已经可以笑着回忆,“别人会笑话我们,觉得这是你们自己造的概念,太虚了。”

没人相信硬科技,反馈在投资上的结果就是,中科创星投资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因为技术壁垒高而难以被理解,到了市场上融不到钱。“没办法,我们就只能一轮、两轮、三轮持续地追投。”

2016年,中关村的风险投资热潮越演越烈,中科创星做出了一个成长历史上里程碑式的决定——“走!去北京。”

在做出这一决定前,中科创星内部也有不少的讨论,其中,有支持的声音,也有反对派。对于中科创星而言,核心关注科技的产业化,哪里有最多科技成果需要转移转化?答案已经非常明显。中科创星要做的就是以中国科学院和高校为核心,进行成果转化和投资布局。

“北京的硬科技的资源是全国最多的,中国科学院在北京有30多家研究所,还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诸多高校,可以说,北京是全国最强大脑。”

直到今天,米磊还记得最开始去北京的情景,“很多科学家看见我们都非常高兴,终于有懂他们的投资人了。过去,他们出去讲项目,风险投资机构都要他们讲故事、讲模式、讲数据,不在一个话语体系里。而中科创星的团队就是技术人员出身,懂科学家说的话,理解他们在做的事。”

此行过后,米磊更坚定,“这是一个巨大的窗口期,我们绝对不能错过。”

随之而来的首要问题是,北京的投资人太多了,对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的中科创星而言,既没有那么多钱,也没有那么多人,怎么办?“那就去找钱,找人!”米磊回答,“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中国最好的硬科技投资机构。”

“这个目标太大了,对吗?”他紧接着又补充了一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思所想,有星辰大海,更关乎眼前方寸之地。如果仅仅关注未来而忽视当下,这同样是一种致命错误。“我们的目标很远,但一定会做好当下。第一步,就是先把中国科学院和高校的项目做好。”

中科创星刚刚进入北京时,投资项目数量只有50余家,而截至目前,在中科创星投资数量已经达到430个,其中仅中国科学院体系的项目超120个,占比超四分之一。

中科创星,不断用行动验证自己的诺言,也守住了初心。

在不断扩大疆土的过程中,中科创星进行了思维和体系的迭代,米磊表示,最初,中科创星基本上全部投天使轮,规模也比较小,这会导致错过一些巨大的机会。

“如果只把自己陷入天使投资人的圈子里,会错过一些好的项目。”米磊接着表示,“我们不断复盘,发现中科创星的核心是要投出最好、最硬核的项目,所以在策略上也进行了调整。”

首先,在阶段上进行扩容,以天使投资为核心的同时,适当放宽范围,但仍然围绕早期投资;其次,由于投资阶段扩张,在规模上也逐步扩大。

从西安到北京,再到长三角、大湾区,中科创星的脚步开始不断丈量更大的疆土,米磊透露,中科创星还会持续扩容,创造另外的故事。

李浩紧接着补充,未来,中科创星还将围绕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布局,打造硬科技产业高地,助推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回到十年的节点,已经站在行业一线梯队的中科创星还在持续前进。面对“是不是一线?如何做超一线?”的问题,米磊笑着说:“前两年我一直说,我们是1.5线。”

“但今年,我们肯定是一线了。”米磊继续补充,“我们定义的一线基金指的是,超前地投资了一批一线项目——明天的、超前的、未来的项目。”

02

10年,100亿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016年,中科创星进入北京之际,市场上对这家来自西部地区投资机构并不了解。在一些交流讨论会上,偶尔碰到了中科创星,也会有人问一句:“只投科技吗?哪种科技?”

米磊只身前往,背着一个双肩包,无人问津,除了需要满市场淘项目,募资端也并不顺利。

“中科创星成长这么多年,好像募资没有特别容易过。”他笑着说,“但每次到了关键时刻,总能有同频的人出来帮助我们。”

回溯中科创星第一期基金——西科天使一期基金,规模为1.3亿人民币。从LP结构看,有老东家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出资500万,科技部拿出了3000万,再加上地方政府和个人LP的支持,超额完成首只基金的募集。

值得一提的是,这只十年前设立的西科天使一期基金成立的时候就按照9+2的周期设定,足以说明中科创星对于硬科技长周期属性的判断,“我们是怀着极大的耐心和情怀去做硬科技投资这件事。”李浩表示。

落地北京后,中科创星开始寻求市场化募资。跑了数十家LP,感兴趣的人非常少,就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了发展硬科技,做好北京科技成果转化,北京政府主导并建立了北京科创母基金,以原始创新阶段投资为侧重,总规模为300亿元,首期规模200亿元,存续期限15年,是国内期限最长的母基金。

“机缘巧合!我们需要资金的时候,市场上孕育了这样一只投资硬科技的科创基金。”

有了北科创的支持,中科创星北京硬科技一期基金得以顺利完成募资,该基金如今也跑出了很好的DPI数据,不仅证明了中科创星的投资能力,更说明投硬科技可以创造足够的经济回报。

2023年,随着募资团队的逐步成长,李浩在募资上花费的时间在不断减少。“中科创星在LP分布方面,明显的特征是:LP结构越来越丰富,走向了多元化和市场化。”

李浩回忆,在发展北京为第二总部前,中科创星在募资时,大多都是中国科学院体系支持,而如今,市场化母基金、地方引导基金、产业资金纷沓而至。

不少LP慕名而来,到西安寻找那家专门投硬科技的机构。

今年9月份,中科创星宣布北京三期基金完成首关签约,基金总规模25亿元。首关金额11.65亿元。该基金LP星光熠熠,不仅有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河南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中关村科学城等各级政府引导基金;此外,还有陕西建工、广投资本等国有资金。

近几年,一级市场募资艰难,但米磊和李浩心态很好,他们自我调侃地说,“从没觉得容易过,反而大家都喊难了,我们感觉还好。”

虽然总提及募资难度,但事实上,中科创星的很多基金都实现了超募。

比如北京三期基金在募资一开始也并不容易,但最后国家中小基金、海淀区等都给出超亿支持,不仅如期完成,还实现了超募;北京一期基金、二期基金也均实现超募。

“时代的运气,还是站在了我们这边。”米磊感慨道,“只要方向对了,你只要不停地向前跑就对了。”

回顾过去十年时间,米磊思索着成功的关键点,是时代所然、还是运气加持?

“中国科学院给了我们很高的起点和支持,更重要的是奠定了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米磊直言,“进入中国科学院工作和学习,在老一辈科学家‘科技报国’的精神指引下,我们后来选择硬科技赛道、选择卡脖子赛道,且都在风口来临之前,并不是我们能预知未来,而是我们认为做这些事、走硬科技道路,对国家是有利的。”

情怀所然,行则而至。

不同于纯市场化财务机构追求绝对的利润,也不是产业方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目标,中科创星的基因决定了未来。科研人员的朴素想法,科学家的严谨学术,科技报国根深蒂固的基因,给中科创星落下烙印。

科技报国,对中科创星而言,是一种方向感。向着这一目标前进,既需要技术自信,还要在内部统一思想,更需要勇气和决心。

最近几年,投资行业呈现了较大的波动,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更多的投资人不再信奉长期主义。一级市场热点板块轮动到频动,9成基金管理人募资不到新的基金。过去那些确定性的趋势,都碰到了巨大的波折。

这导致坚持己见,很容易被外界指责为偏移主流、视野太小。历史上,一级市场的波动和周期,使得对风口的追逐,已经成为风险投资人的一种默认准则。但从更深入的视角来看,追求短平快,对投资“明天”的风险投资人而言,则是一件更冒险的事。

但幸运的是,时代的钟摆指向了硬科技,中科创星在不确定的明天中找到了确定性。

“我们设立最开始,没有制定规模上的愿景,反而是单纯地想要投出1000家硬科技冠军企业。”李浩表示,“我们的目标并不是管理规模的大小,而是能为科学家创业提供多少精准的服务,解决多大多难的问题。LP关注的核心诉求始终是投资回报率,我们一方面携手LP做长期的耐心资本,另一方面也在适当的时机选择退出。事实证明,投资硬科技也能获得较高的回报。”

截至目前,从规模看,中科创星旗下管理北京硬科技系列基金、陕西硬科技系列基金、西科天使系列基金等数支已经运行的基金,累计总规模超百亿元。从退出看,中科创星每年的退出都在快速上涨。

在北京三期基金官宣落地后,米磊和李浩开始下一轮出差行程。家中有粮,心里不慌,他们也就能腾出更多时间,扑在项目上。

03

立足本土

打造科技创新投资新宝典

只要提到硬科技,米磊似乎就会滔滔不绝。

他是科学家出身,对技术有着极强的信仰。从光子计算到量子计算、从商业航天到可控核聚变,中科创星在赛道的选择上,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对前沿技术的孜孜追求。

每次有热点行业兴起时,总能发现中科创星都早已身处其中,并进行了前瞻布局。早在2013年,中科创星就开始布局光子技术,2014年开始投资光电芯片和半导体,2015年开始投资商业航天,2016年开始投资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2017年开始投资新能源,2018年开始投资量子计算,2019年开始投资储能,2020年开始投资大飞机产业链,2022年开始投资可控核聚变。

凭借前瞻布局,中科创星得以在估值较低的情况下提早投资了诸多明星项目,比如今年受到热捧的超级独角兽智谱AI,是中科创星早在4年前就天使轮投资的项目,再如瑞莱智慧同样是5年前就完成的天使投资项目。

可以说,在对前沿科技的布局上,中科创星从不缺席。可控核聚变就是一个典型。

作为硬科技理念的提出者,米磊早在多年前就关注到了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发展和变化。在4-5年前的某次内部讨论会上,米磊的PPT上就将能推动未来科技革命的技术全部列入,包括储能、氢能等,而可控核聚变就写在了最后一页。

“我们对于一个赛道的投入,在前期会通过长久的观察,包括对技术、对产业、对生态等方面成熟度的考虑。”米磊直言,对于可控核聚变赛道,投资团队内部已经酝酿了很久,这期间,不断对技术进行研究、积累认知,最后像一只潜伏良久的猎豹,当机立断扑上去。

截至目前,中科创星在核聚变领域已经连下数城,先后投资了星环聚能、翌曦科技、甚磁科技等可控聚变能装置及聚变强磁场关键技术。可以预计的是,未来某个时间节点,一旦有项目在产业爆发中实现跃迁,中科创星将收获巨大的回报。

一般而言,基金往往都在产业进入到成熟前的阶段才会进入,此时的基金周期与产业周期大概处于重合位置,因而收益和风险也较为平稳。想要获得更高的收益,这意味着基金要更早地进入。

如果想投资未来,就不能盯着旧地图按图索骥。一个事实是,技术周期总是是早于产业周期。对投资人而言,想要提前于产业爆发周期进行投资,不仅仅是胆量那么简单,更是对技术的判断能力。

米磊看来,想要提前踩准产业,需要两个理解:

首先,理解趋势。“中科创星更加关注前沿性技术,能够发现大致的趋势走向。”

其次,理解技术。“很多项目中科创星之所以能够拿到份额,其实不仅仅是我们发现了该项目的优势和稀缺。更重要的是对于科技创业者来说,他们要的不是一家‘财务投资机构’,而是一个真正懂技术、懂产业的合作伙伴。而中科创星整个投资过程中都会与被投企业交流技术、产业的现状和趋势,甚至帮企业搞定后续一些产业化挑战和难点。”

除此之外,米磊还谈到了一个“关注”。

“一定要关注生态,硬科技创新是一张网,或者说是热带雨林,因此除了资金外,能否提供其他资源也至关重要,比如,设备、产业资源等,这也是为何中科创星联合重要合作伙伴建立光电子先导院、硬科院等机构的原因。”

这种投资明天的风格是中科创星一个显著的特点,在过去的对赛道的下注、对单个项目的投资历史中,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截至目前,围绕光电子产业,中科创星已经投资布局了源杰科技、赛富乐斯、曦智科技、鲲游光电等超150家企业。

近几年来,除了围绕信息、能量、物质、空间、生命继续深化布局,中科创星也在不断迭代对于投资的认知。

在今年硬科技大会上,米磊正式发布了多年来总结复盘而形成的ESK价值投资理念体系,这一体系包含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知识价值。

除了市场上对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普遍共识,米磊强调了知识价值的重要程度。米磊指出,ESG是在价值投资1.0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既关注到了企业治理和风险管控带来的经济回报,也关注到了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即社会价值。尽管ESG关注到了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对于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来源——知识价值而言,目前ESG的关注程度仍然不够。

“知识价值是知识对于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丰富个体精神生活所具有的价值。知识的价值判断标准在于创造性,如能否让人类创造新物质和服务,以及获得财富、幸福和力量。”

事实上,这一理论在中科创星内部已经实践良久。过去,中科创星投资了大批量科学家创业,且在他们创业的早期阶段介入,无一不是践行ESK逻辑的表现。

中科创星在投前会通过尽职调查去详细了解潜在投资标的ESK标准。当发现重大的问题时,将与投资委员会进行讨论,并根据需要进行额外的相关责任的尽职调查,以制定纠正行动计划。

“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投资负责人和投委员会应仔细审查尽职调查结果以及拟定缓解措施和行动计划。明确该投资不存在任何重大的ESK风险,且目标公司或其管理层为适当实施这些措施和计划提供了充分的保证。同时,项目能够产生三大价值,才会批准投资。”

正如同ESG理论横空出世时,投资人关心的那样,市场对于ESK体系也有同样的疑问:“ESK能够指导投资机构赚到钱?”“硬科技投资以此为指引,能提高DPI吗?”

有人问米磊,“ESK是不是就是投科学家、就是知识变现的一种?”

米磊笑着说,ESK关注的是投资机构全周期的流程价值管理,并不仅仅体现在投资端。如今,中科创星已经将价值投资渗入募投管退环节。

米磊坦言,在内部实行ESK逻辑后,也有一些不同声音和看法,但通过多年的反复验证,那些符合ESK逻辑的项目往往是优秀的,能带来业绩回报的。

虽然业绩并非目标,但是ESK带来的结果是显著的。就在不足月余之前,中科创星北京三期基金实现了首关。这也印证了硬科技时代下,价值投资3.0的核心所在。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更多人倾向于确定性机会,但对米磊而言,这并不成立,悲观者永远正确,但乐观者赢得未来。

大胆下注未来,除了对技术的钻研之外,似乎还需要一点幸运,将“幸运”进行翻译,米磊得出了另一层意思:想象力。

“我们敢于幻想。”从某种程度上看,米磊的个人特质,决定了中科创星在投资的特质。

《三体》作者刘慈欣曾提问米磊,“未来20年,对人类生活做出最大改变的技术可能是什么?”米磊回答他,“可控核聚变、人工智能和光子技术、量子计算。”

刘慈欣评价米磊:“米磊博士把科幻摆到顶上。”

事实确实如此,在中科创星内部一直有个科技金字塔,从底座到顶层分别是科技、硬科技、黑科技和科幻。

米磊爱科幻,他总是说:“做硬科技投资也需要想象力。”

“投资投的是未来,你要想象,一个还在实验室里的技术进入千家万户,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它会带来什么变化?只有能想象出十年后的场景,才敢、才会去投资这个技术。”

“想象力是最重要的。”他又一次重复。

“结果都是10年之后才能显现的,研究未来的结果,对于早期投资非常有价值。”米磊畅想,“迷雾之中,你一个人背个包,你就给他投资?怎么能判断他靠不靠谱?还是取决于你对未来判断的能力。”

硬科技也浪漫。米磊将硬科技投资比喻为穿越者,“你要站在未来的视角看现在。”

毫不夸张地说,这一点想象力决定了一家机构走向未来的路径。原因是,没有对技术的想象力、对商业的想象力,就无法在未来的层面上辨别当下的项目,反而会陷入对未来风险的恐惧。

当然,除了对技术和商业的想象力,还需要一点胆量。

在中科创星的投委会上,米磊的赞成票最多,他的想法是,“对于早期项目,还是积极一点。”与他互补的,是李浩。

他在极力地控制风险。

“要打造特别尊重客观规律的组织。”李浩坚持,“重大的决策基本上都要在分析了背景和条件,进行充分讨论,并听取了第三方意见之后做出的,我们是非常典型的群策群力型组织。”

李浩强调理性客观审慎,但表现得非常幽默。反而是在技术上胆大的米磊,在交流中严谨认真。

一正一反,互相补充,刚好凑成了风险的天秤。

李浩始终强调要尊重客观规律,在他看来,巨大风险一定是在认知上偏离了朴素的常识,做投资需要保持审慎乐观,要让观点得到充分碰撞,从而避免因个人判断失误而导致方向上的偏差。

在中科创星,任何人都没有“直通车”特权,每个项目都要走从个人提出到小组审议,再到预审会、投决会这样的流程。

“大家在会上争论是常有的事儿,但往往都是针对具体的细节问题,而不是在方向上有分歧。我们会通过拉齐信息来得到事实,再通过观点阐述来理解每个人不一样的‘算法’,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向前一步,看到未来的前景,向后一步找到隐藏的风险。

米磊形容两人的关系,像拧麻花一样紧密。“如果只看一个方面,一定会有偏颇,正是我们两个的性格特点,让我们不断吸收对方的优点,保障公司良好地运行。”

在商业世界中,大多数人在玩“零和游戏”,少数人玩“正和游戏”,而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在人群中寻找志同道合者。

米磊和李浩常常讲,“合伙人就要一心、二同、三互补。”指的就是一致的初心,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愿景,能力互补、性格互补、资源互补。

“一开始我们吵得比较多,吵着吵着就磨合好了,也能理解对方了。”米磊笑着说。

在中科创星内部,米磊和李浩共用一间办公室,有任何事,头也不抬就能进行交流,有意思的是,这间办公室名叫“面壁者”。

在《三体》中,面壁者依靠自已的思维制定战略计划。而在中科创星,米磊和李浩,正在不断通过迭代自我认知,推动整个机构的升级,力促智慧的群体涌现。

04

智慧的涌现

硬科技时代的“稀有物种”

近几年,一级市场环境骤变,从美元基金引领行业,转为人民币基金成为主角;从模式创新到硬科技投资;从做大规模的野蛮生长,到专注于行业的精细化投后管理。

募投管退四个流程,每一个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从结论看,“好运”之风似乎吹向了中科创星。

从关键词看,硬科技、人民币基金、重投后,中科创星的时代来临。

对于一家机构而言,出发拼得是实力,而要走得长远,又不仅仅取决于实力。这其中,文化的打造至关重要。

在今年的十周年活动上,与会者能感受到这个团队的积极性,每个人的动能似乎都被完全调动起来。这其中的机巧,是十年来不断重塑、不断建立、不断巩固的核心文化。而探究这一要点,不外乎两个层面:激励机制,以及价值观。

今年,不少同行到访学习,他们一个关注的重点是,中科创星是如何缔造价值观的。

十年来中科创星不断筛选中最适合自己的同路人。“我们是群体型组织,智慧是涌现出来的,最后形成合力,才能更强大。”米磊直言。

在内部文化的建设方面,李浩花了不少工夫。他介绍,在决策和执行上,各部门都会承接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并分解至个人,由此实现公司与员工目标上的一致;在管理方面,中科创星实行扁平化管理方式,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的沟通始终保持通畅,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信息的一致性;在组织的建立上,中科创星加快建设“美好组织”,在制度和文化上都做了相应的调整,从而实现上下同欲的效果。而整个公司也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坦诚、开放的文化氛围。

“中科创星推崇简单、纯粹的文化,惟精惟一、相互成就、上一层系统思考,是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希望每一位同事都能在中科创星的实践中,得到专业和见识上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李浩表示,“我们期待大家在观点的碰撞中找到分歧,并最终达成一致。”

曲率引擎产业园一角,中科创星的办公室还是忙忙碌碌的,投资人大多都出去看项目了,投后团队正在会议室开会,帮助被投企业对接资源。这些办公室都由物理名词命名,“1905”“玻色子”“引力波”、“熵减”……过去搬了几次家,但是办公室的名字始终未改,从一间办公室的名牌到中科创星的风格皆是如此,科学也浪漫。

成立至今,中科创星的一个广为人知的特点就是投后做得非常重。中科创星作为源起于中国科学院的早期投资机构,长期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科学家”向“企业家”转型。李浩直言,科学家往往有长期的科研经历和专业的学术背景,在技术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同时科学家专注、富有理想且学习能力强的特质,会更容易推动项目走向成功。但科学家在商业化和产品化方面有劣势,需要及时转换思维,并找到合适的人来取长补短。

为了更深入地帮助科学家项目,解决科学家创业过程中的各种支持性问题。中科创星不仅做软服务,也做硬服务。

在软服务方面,中科创星为被投项目提供各种培训、产业资源对接、政策咨询等,构建起了以“研究机构+早期投资+创业平台+投后服务”为一体的特色鲜明的科技创业生态体系。李浩介绍,软服务可分为投后管理和投后赋能两部分。投后管理涉及中科创星资产管理部、品牌部、及财务部。投后赋能由星创科服团队提供,涉及beplay体育官方网站服务、政策咨询、品牌宣传、产业发展、高端人才猎聘等业务。

2014年到2020年,不断丰富和完善投后服务体系(现已孵化成立专业子公司“星创科服”),引导科学家向企业家转型,解决企业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人、钱、方向”相关问题,逐步形成了由西科控股和中科创星共建的投后服务生态。

硬服务方面,中科创星参与发起成立光电子先导院提供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可为芯片项目提供设备及产线租赁,以及配套设施服务。

回忆光电子先导院的成立,米磊介绍,在成立2年后,中科创星联合发起成立光电子先导院,目的就是解决早期芯片项目“流片难”、缺乏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问题。

“很多企业在发展初期,批量批次小,也没有钱,流片很难。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真正帮助企业迈过弱小的研发阶段。”

目前,光电子先导院拥有包含完整技术团队、先进工艺设备、完备基础设施在内的光电芯片研发及中试服务平台,可为光子产业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围绕产品实现(芯片研发、中试)和生产要素提供(工艺设备,厂务设施)两大板块的专业技术服务,加速客户产品创新,助力光子产业发展。

李浩坦率地说,硬科技涉及硬件制造和底层能力的突破,从创业到上市可能需要10-15年的时间,这期间绕不开工艺定型、产品定型、客户定型等等环节。“所以在这个赛道是长跑,还要拼后勤供给,所以投后就显得重要起来。”

一直以来,中科创星始终认为,未来投后赋能将会占据投资机构,尤其是早期投资机构50%以上的实力,这是投资机构差异化竞争的重要一环,也将是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展现。“投资机构不仅需要为企业提供资金,更需帮助企业不断成长,为企业提供独特的资源。比如丰富的产业资源、高端人才资源以及我们提供的芯片流片平台,都是在市场上较为稀有,但却能实实在在助力到企业的资源。”

05

尾声:

面壁者的思考:“要保持领先,必须做到遥遥领先”

米磊和李浩都谈到了博尔顿投资瓦特,在他们的价值观中,中科创星的追求是投出能引领科技革命的项目。

过去十年间,硬科技之路一路风雨,在模式创新迭出的时代,要坚持己见;在资本热潮中,不做发疯的大多数;在风光无限的热钱洗脑中,做保持清醒的少数人。

这并不简单。

对投资人而言,保持理智和冷静固然重要,但更可贵的是愿意承担眼前的痛苦,换取未来的长期价值。

过去,走硬科技路的人少,广漠厚沙,但如今,比肩接踵,如何继续前行?

“要保持领先,必须做到遥遥领先。”

米磊直言,“目光更长远、赋能更深度、投资更早期。”

有句谚语说得好:“我们总是老得太快,聪明得太迟。要不断思考,才能不断做出聪明的部署。”

从文化到体系,从项目到投后,从起源到发展。中科创星不断纠正自己、坚持自己。

最近的一次内部讨论上,米磊再提立德、立言、立功。所谓立德就是创造社会价值,立言就是创造知识价值,立功就是创造经济价值。

“作为一个科研背景突出的机构,这也是我们需要追求的。”

芒格曾表示,物理学的方法要求我们永远追求事物的本质。在现实世界中,学会看透本质,才能生活得更从容。探究本质并非朝夕之功,必须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

中科创星就在用脚步实践这一做法,这是一种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硬科技这阵飓风,吹得正劲。中科创星之火,已经可以燎原。

硬科技 创业者 创新技术
评论
还可输入 300个字
专栏介绍
融中财经
60篇文章
中国领先的股权投资与产业投资媒体平台。聚焦报道中国新经济发展和创新投资全产业链。通过全媒体资讯平台、品牌活动、研究服务、专家咨询、投资顾问等业务,为政府、企业、投资机构提供一站式专业服务。
+关注
400-858-9000
免费服务热线
kefu@trjcn.com
邮箱
09:00--20:00
服务时间
18658148790
投诉电话
beplay官网体育注册界App下载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浙江beplay官网体育注册界科技有限公司(www.jucoop.com) 版权所有 | ICP经营许可证:浙B2-20190547 | 浙ICP备10204252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0759号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西溪路698号15号楼509室
浙江beplay官网体育注册界科技有限公司trjcn.com版权所有 | 用户协议| 隐私条款| 用户权限
应用版本:V 2.7.8| 更新日期: 2022-01-21
安全联盟
在线客服
手机APP
微信订阅